首页 > 快讯 > 正文

全球实时:有一种美学叫:用有限的收入分配讲究的生活

2023-06-14 10:18:26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陈晨

本届亚新单元的入围影片《梅的白天和黑夜》,注定是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一部特别的存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梅的白天和黑夜》海报

开票前,在影迷群体中颇有影响力的公众号“电影山海经”力荐,这部小众的沪语新片才是真正的“爱情神话”,但文中预测,“受众相对窄的作品,排的厅不会很大”。事实上,这部素人出演、全程上海话、聚焦老年人生活的电影,成为了上影节的抢手香饽饽,加场场次秒空,换票小程序上排队“蹲票”的影迷“大排长龙”。

6月12日,影片在上海影城首映。原本应该到场的女主角,在“有请我们的女主角陈玉梅”的邀请中,“鸽”了全场观众。“没来。”放映厅门口的工作人员这样告知,留下惊愕尴尬的导演找补道,“太远了”。

看过电影的观众,大概也不会太意外。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上海老阿姨,在电影里一边云淡风轻又略带夸耀地和女儿说“我现在拍电影呢”,一边全然无视摄影机的存在,自在又风风火火地在镜头前用她独特的方式生活着。

《梅的白天和黑夜》剧照

老年人的情感世界,潜流下的澎湃

如果没有遇见陈玉梅,导演罗冬就不会拍这部电影。

一开始,罗冬对老年人的情感生活感兴趣,“开始想做这个题材,也关注了很久了。”罗冬觉得父母这代人,什么都赶上了,大起大落一轮下来,现在到了退休的状态,身上依然特别有活力。

陈玉梅是个拖着拉杆箱,每天穿越大半个上海,寻找“爱情”的老阿姨。每天早晨,她在偏远落魄的出租屋里洗漱穿戴整齐,精选一辆和当日衣着最适配的小推车出门“相亲”。 散落于城市各处的这些老人的聚会或约会中,总能遇到性格不同又各有致趣的老人:不论是一见面就提出“一个被子洞里看电视”的,还是想去澳门再赢人生的,或是离异后仍与前妻隔帘而居的……

陈玉梅年过七十,经历两次失败的婚姻,把男人看得透透的,嘴上不留情,随口一个毒舌吐槽都正中要害。顺走她一大包零食的“素质不行”;穿着邋遢的,她送人代号“刮刀布”;天天吃白馒头的,她一眼看穿“没搞头”;好不容易相到个对她印象深刻,还有瑞金路房子的老头,因为外面冷不肯花10块茶位费进茶室聊,立刻被淘汰出局。

梅看别人的眼光和嘴一样老辣,心里也清楚自己的高不成低不就,说着“条件好的也看不上我”,但她不能让自己停下来。

《梅的白天和黑夜》剧照

于是,跟随梅的脚步,观众打开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空间,她的白天充满别样风情的花花世界,黑夜则是一个老去的落魄灵魂不甘示弱的独自叹息。

她像极了这个城市里公交地铁里打着瞌睡的、在广场舞堆里纵情欢歌的、在菜市场里讨价还价的老人家们。而他们情感世界的澎湃鲜有人关注。

遇见梅是个巧合。第一次遇见她的时候,罗冬并没有那么确定,她是不是个合适的拍摄对象,但在对这个群体的调研和接触中,梅一次次地出现在他的视野中,在公园会见到,在宜家也会见到,一群人一起聊天的时候,她会自顾自地过来插话。聊得多了,整个人物越发完整鲜活,一发不可收拾。

“她独有的性格魅力,人生态度,对自己和他人的真诚与坦然。同时,这个年龄段的人,他们已经逐渐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主体,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了年轻时的活力,实则依然充满着那种超越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热情。”

《梅的白天和黑夜》剧照

模糊纪录与剧情的界限,展现一个横切面

电影完全由素人演出,没有剧本,也不可能让他们按照剧本来演。但罗冬脑子里有一条故事线,包括大概的呈现方式和每天每场戏要干什么。了解到梅的生活后,他就用镜头跟随着她,镜头下发生的事是真实的,但经过了创作者的剪辑处理,强烈的剧情冲突让情节抓着观众不断深入。

罗冬用剧情片的方式去构建剪辑了整个故事,“我不是一个纪录片导演,也不懂纪录片的方法,只是觉得这个主人公特别让我值得把她拍下来,很多直觉来自于我做剧情片的经验。”所以罗冬并不想为这部电影做明确的定义划分,“就是纪录片和剧情片相结合。”

工作方法是在拍摄之前,导演和拍摄对象做了大量的沟通,“从她小时候的经历开始,她过去的30年、20年做的事情,她都全部和我说,我们聊了很多。”基于海量的采访素材,罗冬开始在自己脑子里做筛选截取,“我不是要拍她的一生,或者她走过的十年什么,其实我拍的是一个她的横切面,是她的当下。所以我预设了一个电影的载体,人为地加上时间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这个载体下,讲完这个故事。”罗冬说。

《梅的白天和黑夜》剧照

随着摄影机跟着梅找房子、和女儿打电话、到父母墓地祭扫,她的絮絮叨叨里,观众可以了解到,她经历了上山下乡,经历了父母重男轻女的偏心,经历了拆迁分房的不公……当下的“横截面”里,有一个女性和这个城市一代人的历史。

这样的发现也令罗冬惊叹,“完全特别巧,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她身上包含了那么多这一代人几乎所有的标签。在逐步开始拍摄的过程当中,这些所想要的东西,几乎全部都被我和我的摄影机看到,这是特别惊人的。”

而同样“天作之合”的是,与梅交往的形形色色的人中,也会不经意间出现几抹“神来之笔”。“梅是那样一个代表了一群日常奔波又内心有自己的剧情的老人,他们现实得不失冷酷,又不现实得饱含热情。这一点,他们和城市里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细胞群没有两样,甚至同样迷人。”

《梅的白天和黑夜》剧照

没有人能给她配音,推车搭配出“生活美学”

电影的另一个特色是全程沪语。如果说《爱情神话》是一种导演的选择和设计,《梅的白天和黑夜》则完全是生活面貌的呈现。

老阿姨的语速极快,思维活跃,“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拍到后来,罗冬甚至觉得有点跟不上了。她的精力和倾诉欲都一样地旺盛,到了后期,罗冬听着她的大嗓门翻来覆去重复讲,“有点崩溃”。罗冬专门问过配音导演,得到的回答是,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国内的演员配得上她的声音。

为了尽可能将这个城市细胞群的表面肌理和内心褶皱一并呈现出来,摄影师出身的罗冬,既有意捕捉了毛糙平实的生活本身,也加入一些剧情式的摆拍,甚至用上一点点平常拍广告片的手法,“尽可能让这两部分拍摄有机结合在一起,让老人的奔波和内心舞蹈此起彼伏,以达成真正自然、真实的,梅的呼吸。”

罗冬拍了一场老太独自在宾馆浴室洗澡的戏,赤身裸体的老太太一身坦荡毫无遮掩与羞涩,罗冬透露,这场戏连监制周迅都说“看完害怕”,“她觉得,职业女演员绝对做不到这样的毫无防备。”

制片人沈暘透露,周迅看了几次这部电影,每次都“有泪有笑”的。

谈到决定监制这部影片的原因,周迅表示,“我们每个人最终都将独自面对自我。如何与自己或他人的目光相处,如何与那个终极现实相处,是我们和梅都要面对的生命课题。看着她会有一种释然感,被她的幽默自嘲逗乐,特别治愈,她让我感受到,我们可以勇敢、坦率地去拥抱那个变老的过程,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活得潇洒自在。”

《梅的白天和黑夜》剧照

映后,导演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小花絮, “她有十几辆推车,根据每天的搭配选择推车”。这种“把推车搭成爱马仕”的生活美学,也很“梅”。

电影里的梅,看似张扬跋扈又极尽刻薄,但实际的拍摄中,沈暘发现她其实是一个“特别讲体面的老太”。后期补录音的时候,工作人员专程从北京过来,老太太特意到店里头去买了一包口罩送给他,说“我没什么东西送给你”。“真的是今天上海蛮多老人,我甚至觉得她身上有一种生活美学在里面。这种美学,可能他们并不住在最市中心的洋房里,但他们可以用有限的收入,去分配他们很讲究的生活。”

《梅的白天和黑夜》剧照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