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山洪过后,8支青年突击队的十天接力

2023-09-01 06:43:52来源:中国青年报  

8月底,8支青年突击队的400人接力奋战,对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南辛房村内的一条泄洪沟渠进行清淤,为后续的重建做好基础性工作。图片均由团门头沟区委提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若没有人指点,已完全看不出这曾是条给村里带来灵动的沟渠,山洪咆哮过后,这河道里堆满了山石、树根和残破的建筑物。

8月的最后10天,来自8个单位的400名青年突击队员以压茬接力的方式,合力“啃下”了一段硬骨头——为1500米长的泄洪沟渠清淤。

这条标记号为234国道泄洪沟的沟渠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南辛房村,这个有上千人口的小村被一个月前的“7·31”山洪冲击得面目全非。村民们记得,当天,山洪急速下泄,很快就没过了公路。

按照水务部门的信息,7月底的这次暴雨给门头沟区带来的最高洪痕就出现在南辛房村,有3米高。

随着抗洪抢险接近尾声、恢复重建紧锣密鼓的启动,南辛房村这条泄洪沟渠的清理也迫在眉睫——如果沟渠不及时清理恢复功能,再遇有暴雨,雨水不能借沟下泄就会在南辛房村形成内涝,让本已被重创的村子雪上加霜。这条沟渠的清理、畅通也是南辛房村重建最基础的工作。

请战&吹哨

团门头沟区委的年轻人在前期抢修救灾中就关注过这条已完全失去泄洪功能的沟渠。恢复重建的工作千头万绪,几位年轻人自告奋勇向水务部门提出,能不能由团组织发动青年突击队,把这段短小但功能十分重要的泄洪渠尽快清理出来。

当时,水务部门的负责人愣了一下,短暂的迟疑后点了点头。迟疑可能是觉得,那么硬的骨头,这几个年轻人能啃得动吗?点头可能是觉得,共青团能组织动员起更多的年轻人,甚至是更专业的年轻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基层团组织没有工程人员,更没有大型设备,但他们有“吹哨”制度。团门头沟区委一位负责人说,当决定启动这项任务后,他们就向团北京市委“吹哨”,提出了协调挖掘机、运渣车,专业工程人员的需求。团北京市委“接单报到”,迅速发起“青”河行动,联络了中建三局北京公司等多家机构的青年突击队,希望有工程专业技能的年轻人能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挺膺担当。

“青”河行动的“哨声”得到了8家机构青年突击队的积极响应。从哨音响起,到8支青年突击队联合实地踏勘,大概也就两三天的工夫。

分工&接力

第一次联合实地踏勘,青年突击队员几乎都被山洪的破坏力震惊到了。泄洪沟中的淤泥石块、垃圾杂物完全没过了国道,面目全非,沿岸的房子被撕得支离破碎,只剩下残垣断瓦。

有突击队员记得,在现场,好一阵子大家都比较沉默。直到开始讨论怎么干时,气氛才又活跃起来,参加踏勘的年轻人恨不得立马就开动挖掘机。素不相识的8支队伍有了分工,像是一场接力赛,大家压茬推进,计划用10天的时间,给这条无名但重要的沟渠恢复功能。

中建交通的孙飞青年突击队接过了第一棒。尽管是专业的建筑团队,但清理河道也是第一次,孙飞说,真的是“摸着石头”干活,到底河床在哪里已不是很清楚了,只能边干边摸索。

37岁的孙飞说,这或许就是青年突击队的使命吧,在急难险重面前不退缩。他带领突击队承担了两天的任务,也总结了一套经验,包括怎么边清淤,边对河道进行护坡;还有,河道淤积之后,与老百姓宅基地的边界、与公路的边界都模糊了,清淤的时候,怎么对公路进行保护等。

8个团队,过往没有交集,但因为一条小沟拧在了一起。孙飞说,每天傍晚,各突击队之间会有一次线上交流会,当值的突击队会把当天遇到的情况进行分享,给第二天的团队提出建议。大家还有一个微信群,前一支上阵的队伍,会把经验留在群里,当然,也会留下加油与鼓劲。

和青年突击队员一起上场的还有3台挖掘机,这也是“青”河行动吹哨来的。有懂行情的年轻人说,现场3台挖掘机、两台铲车,还有4辆专业的运输车,10天下来,光是设备的租赁费就得几十万元。

孙飞青年突击队的接棒者是北京建工集团的尹宏劳务管理型突击队。38岁的尹宏从8月初就一直带着青年突击队在门头沟妙峰山镇参与抢险救灾,那边的工作才趋于尾声,就又接到了南辛房村的新任务,几乎没有片刻的休整,就义无反顾投入“战斗”。

“青”河行动是从下游往上游推进,越往上走,河道越窄。尹宏接收的作业面最窄处只有5米宽,他说,按他们的行话来说,“设备耍不开了”。除了要和大型设备协调配合好,尹宏面临的难题还有挖出来的渣土放在哪里,要找地方进行消纳。

和尹宏一起“接单”的还有北京城建集团的青年突击队,两支队伍联合作战了两天。对尹宏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忘的合作,面对作业难题时,大家一起讨论,相互启发,更有相互鼓劲。

清淤的过程中还碰到了难清理的“大家伙”,尹宏记得,他们清理了4辆被泥土包裹着的车,有货车,还有“三蹦子”,甚至还有一座上游冲下来的小型水电站。不靠大型挖掘机,不靠百余人的攻坚,难以想象这条无名小沟什么时候能“重见天日”。

260米,要在平地上,大概也就是一个成年人的四五百步,但却是尹宏突击队和另一支突击队两天的战绩。

青字头&战斗力

青年突击队,通常都扮演“单兵推进”的角色,而这次强强联合,形成合力,接力而动,势如破竹,对很多突击队的年轻人来说都是第一次。

39岁的周旭彤形容自己的这段清河经历是攻下了“桥头堡”。这位来自中海管理的青年突击队负责人说,当清淤“接力棒”交到他手里的时候,碰到了一座桥。这座桥,短期内附近的村民还要使用,所以得在保护桥体的同时,清理桥下的大型杂物,使用大型设备助力时要小心翼翼。

周旭彤算是做工程的资深人士,清理、护坡、修路这些活儿,都驾轻就熟,但他说,参加“青”河行动时,仍然不断提醒自己,要时时刻刻盯住了,绝对不能出现因质量问题要返工的情况,一个团队接力作战,绝不能因自己的一环出问题导致整个“青”河行动慢下来,不能按期完工。

29岁的李佳兴是中建三局北京公司京湛青年突击队的成员,作为北京人的他,一直想去门头沟参与救灾抢修,为家乡出点力。虽然他所在的突击队的任务在后半程,但他几乎打满了上半场,因为他是现场3台挖掘机的指挥员,“青”河行动开始的当天,他就一直是挖掘机的指挥员,一口气干了5天。

有五六年工作经验的李佳兴也是第一次每天要和不同的作业团队打交道,而且现场大型设备都“听”他这位年轻的指挥员指挥。原来想着可能有很多事情需要磨合,但没想到每一天都非常顺利。

对这位年轻的挖掘机调度指挥员来说,也深刻地体会到了“齐心协力”4个字的力量。

一开始,镇里还安排突击队员们中午休息一会儿,避一下初秋午后的烈日。可李佳兴发现,大家都放弃了休息,扒拉几口饭,短暂地喘口气就又开始投入战斗。李佳兴马上跟上大家的节奏,他可是挖掘机指挥员,是重要的战斗力。

“要不了10天,我们就能完工。”李佳兴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