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BaoBao故事|父亲和书(随笔)

2023-07-31 19:58:42来源:中国青年报  

仔细想来,我与父亲不相见,该有十年了吧。苏轼思念亡妻,曾经写下“悠悠此梦别经年,魂魄不曾入梦来”,这一份痛失所爱令人惋惜;而我却经常想起父亲,父亲爱读书,同时也把读书的种子播在我的心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印象中很早我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割稻、插秧、拔草,拾稻穗……自懂事起,我就在田里奔波。土地总是让人忙得心甘情愿又筋疲力尽,父母的脸上刻着疲倦,但我好像并不排斥劳动。所有的农活中,我最喜欢和父亲一起插秧。

毒辣的太阳头顶晒着,但我丝毫不感觉热,因为我所有的注意力都被父亲吸引了——父亲会一边干活一边给我讲故事。父亲猫着腰,一手抓着秧苗,一手从左插到右,双脚有节奏地往后倒退,好像在跳一支什么舞似的。父亲干活麻利,一排能插十来株秧苗,小小的我跟在父亲身边,好像跟在巨人身后。父亲干活很快,但这并不影响他讲故事,那些故事仿佛自动地从他嘴里倾倒出来,并不需要思考。为了听到好听的故事,我只好紧紧地跟上父亲。


(资料图片)

有时父亲也会教我观察,他说写东西前要先观察。父亲说你如果学会了观察,就相当于学会了写作。我听父亲讲叶脉和叶柄的构造,用连续的动词写出一个插秧的细节,用想象写出一朵世界上并不存在的花儿。那时我读三年级,因为有了父亲的作文启蒙,我顺利地学会了写作,并且整个学生时代一直保持着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八九岁的孩子,总是对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感兴趣。一天,我偶然发现一个上锁的抽屉,我用力一拉,锁开了。我发现抽屉里都是父亲学生时代的东西,他写过的诗歌、散文,他抄录在本子上的歌词,以及厚厚的一沓装订好的手写的小说。我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从早晨读到黄昏,我最喜欢那个勇敢的少年为救乡亲踏上危险的屠蛇之旅的故事,旁边还有父亲配的插图。

父亲会画画,我略知一二,因为他做木工时总要画草图,那些草图精美别致。父亲文笔好,我倒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年少的父亲和我一样,心中也有一个作家梦。从此,我在心中引父亲为知己。同时我也在心里叹息,要是父亲没有年少辍学,也许真能成个什么家。后来我悄悄替父亲收着那些宝物,不敢遗失。

长到十三岁,我要读初中了,需要一个木箱。父亲二话不说,用了两天时间给我赶制了一个木箱。箱子很简单,没有雕花,没有涂色。但是它崭新而平整的模样还是引起了朋友的羡慕。到了学校,打开箱子,闻着那淡淡的木头香,我发现箱盖上写着一些字,仔细看,原来是一副对联。上联写着“宝箱藏万卷,卷卷熟通”,下联“勤学加苦练,年年进取”,横批“登峰造极”。从此,这个箱子不再是普通的木箱,它蕴含着父亲对我的期望,后来走南闯北,求学工作,漂泊他乡,我始终带着木箱。我明白,父亲一定希望看着我不断向前攀登。

现在有了孩子,木箱也成了我对女儿爱的表达。我把木箱送给女儿,女儿把她喜欢看的书,珍藏的玩具装在箱子里,小小一只木箱,承接起了三代的情谊。

我永远记得我的第一本课外书,它叫《格林童话》,那也是父亲给我买的。那段时间,他受邀到县里给人家做木工,大概要做半个月。我知道了,央求父亲去县里的图书馆给我买一本书。父亲听了,不置可否。那个时候是没有几个人买书的。

一天晚上天下大雨,我们正准备关门睡觉。门外走来一个黑乎乎的人影,他罩着雨衣,雨落到他身上,雨水再哗哗地从雨衣上往下落。等他走进门,脱下雨衣,我才看清楚来人正是父亲。他一脸的雨水,衣服也湿了大半。

父亲把双手擦了擦,从贴身的衣物里掏出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塑料袋,原来是书!幸亏有这塑料袋挡着,书并没有湿。于是我拿到了人生中第一本书。当天并不是父亲回家的日子,但是他拿到书就想着早点给我送回来,于是也顾不得雨了。

如今人到中年,我依然喜欢读书,读书就会想起父亲。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