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世界即时:高校就业服务,如何避免“形式大于内容”?

2023-06-24 10:56:27来源:广安日报-广安在线  


(相关资料图)

随着毕业季临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时期。线上线下招聘、双选会、一对一帮扶……目前,各地各高校正使出浑身解数,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

毕业生人数创新高,如何做好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教育系统使出浑身解数。如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升级“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提供更多就业信息;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开到“云端”,开展个性化线上指导,增强毕业生求职技能,提升求职信心;简化毕业生就业相关手续,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点滴行动间都能看到各方的贴心和努力。

然而在一些高校,虽然如此“热心”的就业服务也在开展,却不是所有学生都买账。工人日报最近调查发现,一些学生抱怨学校开展就业服务“形式大于内容”,学校提供的招聘岗位与专业无关,还有学校线下活动布置“人头”任务,而频繁催促确定就业去向也让不少学生头疼。

部分学生之所以不买账,主要在于一些就业服务安排不用心。比如,时间与毕业答辩时间重合,自然得不到毕业生的认可;频繁催促学生确定就业方向,不仅会引发毕业生的反感,甚至还可能导致虚假填报等就业数据造假。当然,这背后的根源仍然是单纯以就业率为标准考核高校就业工作所导致的。还有一些工作,学校也在做,但最终能否符合毕业生的预期,决定因素并不在学校,但必须考虑学校力量的大小。

不管怎么说,如何改善就业服务内容、提升就业服务质量,都值得高校反躬自省。从根子上来说,是要真正把毕业生就业当作大事、要事,用心、用情去做,要真正以学生的需求为中心,从学生顺利高质量就业出发来做工作,而不是从完成自身工作,应付上级检查、考核的角度做工作。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形式大于内容”,就业服务难以匹配学生需求等问题。否则,工作做得再用力,也很难得到毕业生的认同,反而引发他们的反感,甚至给毕业生添堵,更谈何取得良好的促就业实效。

另一方面,是要延长就业服务周期。等到学生快毕业了,才来提供就业服务,这显然来得太迟。就业形势不乐观,固然有就业岗位收缩的原因,但是人岗不适等结构性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企业想招的人招不到,学生在校期间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需求有差距,就业能力与心态不匹配,这样的就业自然难言顺利。

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就得从学生进校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做好职业规划。尤其是对广大应用型高校来说,要面向行业、市场培养人才,而不是闭门造车;要根据经济社会变化动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沟通和联系,引入企业和行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把就业指导落实到培养方案调整和课程设置上……通过教育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杨三喜 据《成都商报》)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