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正文

环球热资讯!【多彩新论】让每个孩子都沐浴优质均衡教育的阳光

2023-06-14 15:49:54来源:来源:当代先锋网  

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始建于1957年的威宁自治县么站镇红岩小学(含幼儿园)位于大山深处,20名教师中有18人来自“特岗计划”。让人惊讶的是,作为镇里最偏远的小学,该校各学科的综合教学质量连续位居全镇第一,英语和数学期末平均分与部分县城小学持平甚至赶超,不少县城和么站镇学校孩子主动转学到红岩小学就读。

不仅如此,从2023年春季学期开始,曾经的弱校红岩小学承担起帮扶威宁么站的汤朗小学、瓜拉小学、新街小学责任,助推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教育是民生更是国计。老师从留不住,到来了不想走;学生从避而远之,到心向往之,红岩小学是贵州乡村教育持续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

如何让乡村教育更美好?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多方因素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优质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也较为紧缺。

教师乃立教之本。许多乡村学校地处偏远山村,对教师吸引力差,进而导致人员流失率高,这是乡村学校师资不足的核心因素。千方百计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农村地区,方能解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之渴,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通过制度引才、机制引才、情感引才,精准补充所缺学科教师只是基础。想要真正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还需在提高工资待遇、完善教学条件、优化激励机制、职称评聘倾斜、提高社会地位、明确发展路径等方面切实下足功夫,不断激发乡村教师的职业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

教书育人过程中,乡村教师往往一专多能,身兼数职,博而不精。在分工日益细化的当代社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愈发凸显。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乡村教师。因此,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精准培训尤为重要。

要想改变乡村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还需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加大城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师资流动,切实推动优质师资下沉乡村。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治理体系适应教育强国需要,市(地、州、盟)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绝大多数县(市、区、旗)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适龄学生享有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总体水平步入世界前列。

继续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强化教师关键作用,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方能让每个孩子都沐浴优质均衡教育的阳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潘晓飞

编辑 张凌

二审 石云华

三审 岳振

标签:

相关阅读

相关词

推荐阅读